您的位置:首页 > 详细内容
楚雄州采取“1234工作法”推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速增效 |
来源:楚雄州广电局 2022-11-14 19:21:00 |
楚雄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自我加压,主动作为,以“等不起”的紧迫感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,用“大比拼”的工作状态推动落实,“建管用融”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一个标准规范统领。楚雄州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始终坚持“规划先行,统一标准”,从州级平台到10县(市)建设技术方案都统筹编制,在调频广播、地面数字电视、有线电视适配以及融媒体APP融合对接等方面实现整体谋划、通盘设计,为后续一网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加强应急广播信息系统安全防护,将密码应用纳入州级平台和南华、姚安、大姚3个县方案编制,在全省率先落实中同步规划密码应用和完成密评工作。组建指导组深入工程一线“一对一”开展培训指导,组织10县(市)集中开展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政策技术和管理使用要求培训,统一建设标准和质量。
两年行动计划提速。楚雄州委、州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,为及早建成全州应急广播体系,助力全州发展与安全,明确提出“2022年底全面启动、2023年全面建成、应急广播终端一次性覆盖到20户以上自然村,提前2年完成建设任务”的两年行动计划。州委主要领导两次就全州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出要求、作出批示,州人民政府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,落实420万元州级平台建设资金、将每年42万元运维资金列入州级财政预算,及时下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州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通知》,细化明确各县(市)完成建设任务的时间节点,要求县(市)人民政府落实20户以上自然村延伸覆盖工程建设资金,将运维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。
三项措施高位推动。一是抓示范引领。制定应急广播体系“建管用融”示范标杆建设方案,在打造武定县应急广播建设标杆后,持续培树姚安县等州级示范典型,形成了局台网通力合作、城乡二元一体融合建设等经验做法,指导后续项目建设。二是抓建设推进。州政府两次召开全州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进会,州政府督查室牵头定期督查问效,州县乡三级组建工作专班,对项目建设实施清单化管理、时间表控制,对工作推进情况“周统计”“月报告”,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。2022年楚雄州3个项目县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,高评分通过省级验收,补助资金执行率90.41%,位列全省第一。三是抓覆盖延伸。加大对县(市)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,调动县(市)工作积极性;加大督促协调力度,指导县(市)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延伸覆盖。截至目前,全州投入资金4861万元,即将建成州级平台1个,已建成县级平台5个、乡镇前端57个、村级前端623个、终端5611个。10县(市)中有5个县(市)可在2022年底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终端全覆盖。
四项机制规范管理。一是建立日常管理机制。边建设边督促县(市)建立播出审核制度、运行管理制度,把播出审核记录、播出内容登记以及管理人员使用操作流程纳入督查检查内容;与宣传部门联合发文,规范应急广播日常宣传管理,促使大喇叭建一个、用一个、响一个。二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。用好联席会议制度,一方面,突出应急广播应急功能,定期召集应急管理等成员单位研究建立应急信息发布机制和流程,强化应急信息播发管理;另一方面,调整充实工作专班力量,把应急广播纳入安全播出管理、纳入宣传内容管理、纳入公共服务保障,形成广电部门各科室共同参与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三是构建管理服务机制。在县(市)融媒体中心设立县级应急广播平台播控管理中心,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配备专职管理员,村级应急广播平台落实专职操作管理员,形成县乡村三级统一协调、上下联动、可管可控、安全高效的运行管理服务体系。四是完善长效运行机制。在管用的地方发力,通过播发惠农信息、农事提醒、天气预报等老百姓关心关注的内容,激发基层建设热情;不断优化点位布置,改进运行机制,统筹应急信息发布与日常宣传,形成“一个声音、多个声部”同频共振的“大合唱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以来,全州已建成的5县(市)应急广播共播发信息1.37万条次,播出时长累计约2500小时。在楚雄“3·31”寒潮、武定“8·17”疫情防控、南华“8·31”暴雨灾害等突发事件中,应急广播充分发挥了政策宣传、社会动员、灾害预警、公共服务作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