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广播电视台澜湄国际卫视——2025澜湄视听国际传播“十嘉”案例

文章来源:
局对外交流与合作处
发布时间:
2025-10-10 08:43:47
【字体:

云南广播电视台澜湄国际卫视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澜湄合作机制,以“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云南文化、促进区域民心相通”为核心,打造了一系列国际传播项目。这些项目聚焦中国与澜湄流域国家(柬埔寨、老挝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等)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民生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,突出云南作为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重要枢纽的独特地位。

案例成效:构建区域传播新格局

频道致力于讲好“澜湄故事”、传播“澜湄声音”,有力促进澜湄流域各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认同,推动“澜湄命运共同体意识”在流域内形成共识。澜湄国际卫视以精准服务澜湄合作机制为核心定位,形成了覆盖南亚东南亚21个国家和地区、超4500万人口的传播网络。

跨国春晚影响广泛。历届中越跨国春晚总曝光量达8.36亿人次,观看量累计8400万,2025年春晚总曝光量突破2.36亿人次,直播观看量超3100万,促进了中越文化认同与贸易往来。

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升。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5个账号,累计粉丝量3.23万,发布推文8200条,阅读量1078.99万次,多件作品获外交部点赞和国际传播奖项。

特色与亮点:创新驱动的传播范式

一、内容创新。突破了传统外宣的宏大叙事模式,通过多维度的内容创新实现了有效触达。从“以我为主”的宣讲转变为多元主体共同讲述。如《老外眼中的云南生活》让外籍友人成为叙事主体,《总领事眼中的云南》借助外交官的第三方视角,《郑和与丝路》挖掘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,极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说服力。树立了“共情共感、多元共生”的内容创新样板,通过视角、题材和形式的组合创新,有效打破了文化隔阂,实现了跨文化共鸣。

二、技术应用。将技术作为支撑传播战略的基础设施,而非简单的工具点缀。核心平台自主化“造船出海”,开发运营“澜湄视听APP”是其最大亮点。该平台支持中、越、老、缅、柬、泰六种语言,实现了安卓/iOS双端覆盖,并直接将技术平台软件移交对象国电视台(如柬埔寨国家电视台),从源头确保了传播渠道的自主可控和深度本土化。

以自主平台为核心,向外延伸至YouTube、TikTok、Facebook等国际主流社交平台,形成“自有平台+商业平台”“长视频+短视频”“线上传播+线下活动”的立体化矩阵,实现了内容的多点分发和受众的全域覆盖。构建了“自主可控、精准适配、矩阵联动”的技术应用样板,通过打造自有核心平台并实施多语种战略,确保了国际传播的持久力和穿透力。

三、合作模式创新(中外合拍、平台联动、政企协同)。开创了多层次、立体化的合作模式,与澜湄国家主流媒体(如老挝、柬埔寨、越南国家电视台)进行稳定实质性合作,合拍《和合澜湄》等纪录片,合办《中国剧场》等栏目,实现了从“节目输出”到“联合制作、联合播出”的升级,将外部媒体从渠道方转变为利益共同体。通过将合作伙伴变为“共建者”,极大降低了传播阻力,提升了综合效能。

推广价值:区域传播的中国方案

一、对周边国家受众媒体使用习惯、文化心理和信息需求的深度洞察

案例中既有《和合澜湄》等长纪录片,也大量生产《“老外”眼中的七彩云南》《总领事眼中的云南》等短视频。这种组合策略精准对应了不同场景下的信息需求:短视频用于快速吸引注意力、引发兴趣、实现碎片化传播;长纪录片则用于深度建构认知、传递厚重主题。

二、“借势传播”,巧妙地将内容与对象国的重要节点和双边大事结合

借文化之船。木棉节是老挝重要的文化节日,与老挝博胶省合作,全程报道其第二十一届木棉节,不仅内容备受当地关注,更展现了对当地文化的尊重,实现了“借船出海”。

借外交之势。紧密配合元首外交和高级别会议。例如,在云南省国庆招待会上播放《总领事眼中的云南》;举办“视听中国·走进柬埔寨/越南”系列活动。精准抓住了外交活动带来的高关注度,将媒体传播与国家外交战略同频共振,实现了传播效果最大化。

三、“破壁”叙事,采用“以人为本、共情共鸣”的叙事策略

叙事的核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。《“老外”眼中的云南生活》的主角是在云南的外籍友人;《总领事眼中的云南》的主角是七国驻昆外交官;《和合澜湄》纪录片聚焦于参与合作的普通建设者和民众。通过个体的真实经历、感受和故事来折射大主题。

四、“造船”与“借船”的完美结合,且模式极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

全力建设澜湄视听APP这一自主可控的核心平台,并创新性地将技术平台软件直接移交给对象国电视台。这不再是简单的内容合作,而是“授人以渔”的深度技术合作,将合作方深度绑定,极大增强了模式的可持续性。

与澜湄各国几乎所有主流电视台(老挝LNTV、柬埔寨TVK、缅甸MRTV等)建立稳定合作,开办《中国剧场》等栏目,从单纯的“内容供应”升级为“技术共享+平台共建+内容共创”的深度伙伴关系。合作方从中不仅能获得内容,更能获得技术和能力,为持续合作的内在动力赋能。

发展建议:深化区域传播的路径

一、平台深化与数据驱动

将“澜湄视听APP”从“内容播出平台”升级为“区域文化交流与服务平台”,加入旅游资讯、电商导流、线上课程等功能,增强用户粘性。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系统,打通各平台数据,用数据精准指导内容选题、发布时机和渠道策略,实现智能化、精准化传播。从邀请单个KOL,升级为培育或签约一个覆盖多国、多领域的“澜湄友好KOL矩阵”,进行规模化、常态化内容产出。

二、商业化与模式输出

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,探索付费会员、内容定制、跨境文旅项目推介、特色产品电商等商业模式,实现“自我造血”。将“澜湄范式”流程化、工具化、标准化,形成可向国内其他边境省份(如广西、新疆、内蒙古)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的解决方案或咨询服务。利用积累的渠道和信任,介入跨境商务咨询、人文交流活动承办等领域,成为连接区域发展的“超级联系人”。

三、跨界应用展望

(一)旅游推广。挖掘与目标客源国的共同联系(如历史航线、共同喜爱的自然景观),邀请该国旅行博主体验并创作内容,与当地旅行社合作,在自有平台和合作渠道分发。线上推广直接链接至机票、酒店预订页面,线下组织主题旅行团。

(二)农产品出口/品牌出海,讲述“我们的共同味道”。例如,将云南咖啡与东南亚咖啡文化关联,邀请对象国咖啡师进行品鉴,制作短视频。与对象国生活类KOL、超市合作,通过内容种草引导至跨境电商平台销售。

(三)城市形象宣传。寻找国际友好姐妹城市作为切入点,采用《总领事眼中的云南》模式,邀请对方城市的政府官员、企业家、市民来讲述他们与本城市的合作故事和情感联系。通过对方城市的媒体渠道进行传播,实现精准触达和情感共鸣。

打印页面 | 分享到: